小雪节气的成语 小雪节气的由来特点及风俗

2024-10-20 12:43:0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段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古人创造了成语这样的四字词语,简单的四个字却有着深刻的含义,那么你们知道小雪节气的成语有哪些吗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冬天的气息愈发浓厚,有的地方开始出现霜冻,那么下面是小雪节气的由来特点及风俗,来一起看看吧!

  【小雪节气的成语】

  冰天雪地

  成语拼音:bingtianxuedi

  拼读声调:bīngtiānxuěd

  成语释义: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成语典故:清蒋士铨《鸡毛房》: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雪窖冰天

  成语拼音:xuejiaobingtian

  拼读声调:xuějiobīngtiān

  成语释义: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成语典故:《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雪虐风饕

  读音:xuěnfēngtāo

  释义: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宋陆游《雪中寻梅》: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翻译:梅花香气淡远,树影稀疏,在狂风暴雪中也依然故我。

  译文:梅花香气淡远,树影稀疏,在狂风暴雪中也依然故我。

  【小雪节气的由来特点及风俗】

  小雪节气的由来是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时是小雪节气。《孝经纬》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

  二十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斗柄从寅位开始,然后顺时针旋转。西汉至清初采用圭表测影(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分割为24段(每段15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黄经度数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当太阳黄经达240度时是小雪交节点。

  小雪节气到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

  小雪节气的气候特点

  1、长江中下游许多地区陆续进入冬季

  小雪节气的时候,一般北方的地区都已经进入冬季了,这个时候长江中下游许多地区也都陆续进入冬季。全国的降水量随着小雪的到来,降水量也慢慢减少,另外,在江南地区比江北地区雨量偏多,一般到了十二月的中下旬才会开始下雪,这个时候的天气给我们的感受是湿冷,因此,在小雪节气的时候,人体会感觉南方比北方的冬季更冷。

  2、气温继续走低

  小雪的时候,我们GJ的西北和东北地区已经开始下雪了,一般这个节气的时候,华北地区会有下雪的可能性,每当这个节气到来的时候,冷空气就会很明显,很多地区也会因此温度逐步达到0℃以下,这个时候降水也会逐渐变为下雪,因此,一旦进去小雪阶段,气温就会比如东的时候还低。

  小雪节气的风俗有什么

  1、腌腊味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时节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2、吃糍粑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3、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4、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5、腌菜

  老南京有句俗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过去受条件所限,冬天新鲜蔬菜很少,价格也贵,因此大家习惯于在小雪前后腌菜,冬天就靠着这些腌制食品下饭。

  6、收集雪水

  在有些地方,如果小雪节气这天下雪了,会收集雪水,装在一个瓷器里,认为雪水可以治疗火疮、热毒。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一种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