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简短小故事?春分的别名

2024-11-02 09:53:14

  春分时节又三种物候现象,分别是玄鸟至,雷乃发声以及始电,来看看春分简短小故事吧,燕子归来,雷鸣闪电,这些在春分之后渐渐出现的物候特点以及现象,象征着春季的彻底到来,这个时节气候变得温和,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春分的别名的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小伙伴!

  【春分简短小故事】

  供牛供鸟

  民间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说法,在即将开始新一年的劳作之前,农民会犒劳重要的劳动力耕牛,以示奖赏。犒劳耕牛的习俗在长江下游的南部地区十分常见。

  春分到来之际,农活便开始了,农民和耕牛都忙了起来。

  农民会奖励糯米团给耕牛,以示他们的感激之情。与此同时,人们也会给鸟儿准备供品,感谢它们带来农耕的信号,请求它们在收获季不要啃食谷物。

  太阳糕传说

  上古时期,有一位叫炎帝的帝王,看到子民饱受饥荒之苦,为了让百姓能有更多粮食,便向上天祈求五谷的种子,但人们播种后却无法收成,炎帝去询问原因后,才得知是因为太阳在睡觉,没有充足的阳光来照耀。

  于是炎帝按照上天教的方法,在春分这天骑着五色鸟去蓬莱岛找到太阳,并将之带回来,从此人间就有粮食丰收了。炎帝因此被尊称为太阳神,每年这个节气大家会举行祭祀典礼,请吃太阳糕,以表达对炎帝的的感谢之意。

  驴打滚传说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吃烦了宫里的食物,想尝点儿新鲜玩意儿。

  于是乎,御膳大厨左思右想,决定用江米粉裹着红豆沙做一道新菜。新菜刚一做好,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来到了御膳厨房,谁知这小驴儿一个不小心把刚刚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装着黄豆面的盆里,这可急坏了御膳大厨。

  但此时再重新做又来不及,没办法,大厨只好硬着头皮将这道菜呈到慈禧太后的面前。

  慈禧太后一吃这新玩意儿觉得味道还不错,就问大厨这东西叫什么,大厨想了想,都是那个叫小驴儿的太监闯的祸,于是就跟慈禧太后说这叫驴打滚,从那以后就有了驴打滚这一说法。

  【春分的别名】

  仲春之月

  春分别名仲春之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

  斗指卯,太阳黄经达0,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由赤道继续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与之相反。

  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后中国除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部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

  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而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之中,正好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春分的气候特点是天气温暖、阳光明媚。在这时节,中国民间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

  节名含义

  春分的分意思是一半,是一分为二,昼夜平分、寒暑平衡。另外,春分也是平分春季的意思,传统上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

  所以春分在古时又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等长。据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另《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农历书:斗指卯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两极除外),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节气流传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在历史发展中文化交流传播,中国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二分二至四个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在先秦时期便在各地流传。

  西方四季划分是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即春分为春季的起始。二分二至中的春分成了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阿富汗、伊朗等国的新年,延续了三千多年。

  二十四节气在一千多年前传入日本,有的节气被列入日本的法定祝日(节日),春分是当代日本的公共假日。

  春分在时间周期上是指太阳位于黄经0和15度之间的位置,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但在实务上通常特指太阳真正位于黄经0的那天:3月20日或3月21日。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等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